长安营⑤:弹丸之地的长征印迹

原标题:长安营⑤:弹丸之地的长安长征印迹

编者按10月29日,因疫情推后的营⑤第23届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节,在城步县长安营乡十里长寨开幕。弹丸的长萌妻鲜嫩:神秘老公夜夜宠一个湘桂边境小乡村,地征印明清时期农民起义在这里建立“小皇朝”的长安长安营,又一次登上热搜。营⑤作家吕高安深入当地寻访采风,弹丸的长撰写了系列散文,地征印聚焦长安营神秘的长安巫傩文化、苗瑶风俗风情,营⑤刀光剑影的弹丸的长历史演进,凸显湘桂边各族同胞的地征印血性担当,以及今日苗乡在党的长安领导下蒸蒸日上的时代巨变。

长安营这块土地,营⑤是弹丸的长古色的、土色的、绿色的,也是红色的。境内红军碑、红军亭、红军墓,以及红军战斗遗址、宿营遗址等等,见证着红军与苗瑶百姓建立的、惊天泣地的——“长征缘”。

说到长征,1930年12月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的红七军,1934年9月萧克、萌妻鲜嫩:神秘老公夜夜宠王震领导的红六军团,1934年12月“朱毛”中央红军,三度长征,三过城步。陆定一《老山界》中的“老山界”,就是长安营附近的湘桂边陲,这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战争年代的王震将军(左)与夫人。 图片来源网络

红军长征翻过海拔1700多米大南山。吕高安摄

当红六军团翻越海拔1700多米的大南山(旧属长安营)时,王震扫视这片大草原,豪情满怀地说:“将来革命成功,我们一定要在这办一个大牧场。”当时红军将领的一句愿景,长安营人民铭刻在心,于1973年在南山上建设牧场。当年长征经行处,如今建成23万亩现代化草场的“南方的呼伦贝尔”——南山牧场。

1934年11月底,中央红军长征到达桂北湘江上游,突破四道封锁线,兵力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毛泽东12月上旬进入城步,心情极其沉重。他对长征路线进行了系统反思,从而促成近在咫尺的“通道转兵”,避免了全军覆没。

从上述几处,伸一脚就是今长安营。

1934年12月8日至11日,红一、三、五、九军团各一部,大部队在长安营乡大坪、鸡爪坪、长坪、大寨、岩寨、六马、六甲等村宿营。接着十多天里,红军伤病员、零星部队在长安营境内停留。

此前,国民党造谣污蔑红军,张贴标语:“谁给红军送粮送信,以通共论处”“谁家收留窝藏红军,与红军同罪”。反动派不时在长安营村头巷尾明察暗访,企图“切割”苗瑶百姓与红军。

红军发布《关于瑶苗民族工作的原则指示》《关于对瑶苗民的口号》。所到之处,宣传革命和抗日,打击土豪劣绅,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没有百姓允许,红军宁肯睡在屋檐、场坪、桥亭、庙宇、鼓楼、天井。即使允许进民房,他们也只在堂屋搭铺,不进室房。大家前脚点地,后脚就给百姓挑水、扫地、劈柴、喂猪、带小孩、看病送药。临走时,送裤子、送马灯、送药箱、送扁担......搜肠刮肚感谢老百姓。实在拿不出钱物,红军就打欠条。

一天,红军宿营长安营村。半夜时分,村民蓝老富破落的木板屋着火,“咋咋咋”,火舌直冲。哨兵第一时间叫醒熟睡的战友,火速奔赴救火,避免了“殃及池鱼”。红军立即查清失火原因,加倍赔偿蓝家40块银元,并严肃处理了不慎失火人员......

苗瑶侗同胞感怀在心,心想,哪个出远门顶着房子走,背着床铺行!于是,他们纷纷走下大山,接触红军,冒险带路递信、挑担送水、救死扶伤。

长坪村城隍庙驻扎着八九十号红军伤病员,个个面黄肌瘦,精疲力尽。于是,村民纷纷送来粮食、蔬菜、油盐柴火,有的上山采药为红军治疗。重伤病员则被村民领回家中。江西籍战士小刘,发高烧打摆子,脚板被敌人暗箭刺破,溃烂不堪。殷汝贤父子偷偷将小刘等三名伤病员,或背或扶领回家。

殷家拿出最好的被子为红军搭铺,采药的采药,捞鱼的捞鱼,做饭的做饭,一家人立马行动。他们时刻警觉,一发现敌人来了,马上背着战士钻进后山。邻居看到殷家太忙,没几天,便主动接去两名轻伤员。

小刘在殷家疗养了一个多月,脚伤好了,疟疾仍然严重。殷家四处打听,终于在侗族郎中那里找到良方。小刘康复,已找不到大部队,于是在殷家住了一年多,抢着重活累活干。直到与家乡联系上,小刘决定回家参加红军游击队。出发那天,他硬是推掉殷家打发的几块银元,依依不舍离别长安营。

红军司号员谢军患了痢疾,隐忍伤痛和饥饿,天天照常行军打仗。走到长安营大寨村,实在走不动了,谢军倒在回龙桥上,枯瘦如柴,奄奄一息。长坪村侗族草医游庆美飞奔而来,二话不说将小谢背回家。

老游与兄嫂两家10多口挤住在一处矮小破烂的砖棚。被子单薄,老游便与小谢同床,焐热异乡亲人。白天爬山钻洞,披荆斩棘采药,老游手脚、脸庞不是被荆棘刺伤,就是被蛇蜂蜇咬,庄稼和其他看病生意全然不顾,一连半个月专门照顾小谢。小谢身体刚刚好转,便抢着干这干那。结果,病情反转,肛门肿胀,只屙血糊,茶饭不思。小谢本来就不想麻烦老乡,现在见自己随时“光荣”,便“噗通”一声,跪伏在地,一寸一寸,死命爬到庙里去住。

老游千般劝阻不成,只好带着铺盖、中草药,将小谢安置到庙里,白天黑夜都守着,直到十几天后......老游赶制棺木,按照小谢遗愿,给他穿上红军服,将烈士葬到朝向太阳的地方。如今,长安营古城外,长坪村山坡上,岩寨村老鸦寨公路上,水口庙大树山脚等,长安营布满红军墓。

国民党地方政权疯狂进行秋后算账,强行铲除红军标语壁画。乡亲们或忍气吞声,或宁死不屈,或冒死保存革命文物,挨整者几十人没一个出卖红军。岩寨苗民杨昌和,主动给红军带路到通道,返回途中被捕,直到被杀,都只字未吐露红军去向。

危难之际见人心。八十多年来,无论什么情况,每年清明,长安营苗瑶百姓,都或明或暗,为长眠在此的红军扫墓。1986年,海军原副司令周仁杰中将赶来长坪村为谢军等战友扫墓,并深深感谢乡亲们。随后,长坪村矗立起“红军亭”“红军碑”“红军桥”(聚龙桥)。

长安营红军纪念碑。 吕高安摄

“一山一石一忠魂,一草一木一丰碑”。红军精神、拥军爱民精神,必将与长安营古朴迷人的自然美景,交相辉映,光照千秋。

(此系列散文蒙雷学业、杨政、谭英和等提供帮助)

作者简介:

吕高安,男,邵阳市人,作家,书法家,教授级高级政工师,湖南高速集团中层干部。出版专著一部。近10年来在央省主媒发布文学、新闻、评论近400篇140万字。执行主编12卷本140万字文化丛书,获省领导撰文高评。散文《被十字架腰斩的情缘》获中国长城文学奖、全国法制文学二等奖;散文《猪血丸子弹起过年的“土琵琶”》被选为高校教材;散文《娘,你眼角的泪干了没有》网络点击量60多万次,获众多网民、名家好评。报告文学《解密“种子”的基因》在人民日报整版刊登,入选中宣部《时代楷模钟扬》一书。评论《共情高歌“我和我的祖国”:青春中国的最炫唱响》红网首发,并被数百家网站转发。理论文章《政治视域下加强农耕文明教育势在必行》被湖南省委宣传部授予“2019年度全省政治思想工作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

长安营①:高山屋脊上的神秘“小皇朝”

长安营②:山沟里的“宝庆二府”

长安营③:繁华已去,遗韵袅袅

长安营④:最有嚼劲的“枫景”(吕高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