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村里有了管水的“官”

原标题:内蒙古:村里有了管水的官“官”

题:内蒙古:村里有了管水的“官”

新华社记者恩浩

进入九月下旬,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木里图镇已是内蒙满眼秋色。清晨五点,古村管水落日沙洲唐家窝堡村的官管水员孟令峰像往常一样背上检修挎包,前往村里的内蒙供水点。“每天五点半开始供水,古村管水秋冬时候不管早上多冷都得准点到岗。官”

来到供水点,内蒙孟令峰熟练地操控着供水设备,古村管水来自地下120米的官落日沙洲饮用水便开始流向村中40户人家的取水龙头。在46岁的内蒙村民唐程达家,记者看到,古村管水厨房中摆放着一个储水缸,官他说,内蒙“每天早中晚各供一次水,古村管水时间一到我们就把水放进大缸里存起来。水质好,可以直接喝。”

生活在唐家窝堡村的木里图镇农机水利工作站站长黎占元介绍,以前家家户户都在自己院中打井取水,长期以来,由于雨水及灌溉用水回灌,导致井水的水质越来越差,“十多米深的浅井,用的还是砂管,密闭性很差,水质很不好,每次烧完水,壶里都有一层水垢,对人的健康肯定不好。” 黎占元说。

饮水安全事关村民福祉。为改善村里的饮水条件,2015年,村中修建了统一的供水点,从百米深的地下抽取饮用水。供水点建成,需要人来管理,村民孟令峰便主动报名,成了村中的“水官”。上岗前,他对供水设备、饮水安全了解不多,经过镇里统一培训,孟令峰渐渐适应了自己的新身份。

“管水员的岗位需要细心和责任心。”孟令峰说,供水点的窗户开关与否都是学问,“白天出于防潮考虑,窗户必须常开,早上过来第一件事就是把窗户打开。”此外,他还要每天确认井盖是否保持关闭状态,“过段时间天冷了,还要给井盖铺上棉被保持温度。”

完成供水任务后,孟令峰便开始沿着供水线路徒步巡护,“每天的巡护很重要,发现小问题可以自己修补,遇到复杂的问题我就联系修理队过来。”他说:“做管水员虽然忙碌辛苦,但乡亲们都很认可我,而且还能获得一些收入,挺好!”

记者从通辽市水务局了解到,目前,科尔沁区约98%的行政村通上自来水,受益人口23.8157万人,水质达标率为100%。

内蒙古水利厅厅长刘万华表示,在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过程中,农牧民能否喝上放心水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村级管水员打通了农村牧区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的“最后一公里”,是饮水安全管理责任向基层延伸的关键环节。“下一步,内蒙古将从资金、政策和制度层面支持村级管水员队伍建设,通过加强村级管水员专业技术培训、逐级落实维修养护经费等方式,逐步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队伍,不断提升全区农村牧区的供水保障水平。” 刘万华说。(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