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箱蕴藏革命本色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第一展厅里,手提色陈列着一只小皮箱。箱蕴这只小皮箱为长方体,藏革道门最强辅助系统混合质地,命本箱面及箱体中部有一老式铜锁和铜质提手,手提色因箱体皮面多处破损,箱蕴现用图钉加以固定。藏革讲解员告诉记者,命本这是手提色井冈山革命先烈张子清一家三代用过的传家宝。

20世纪20年代,箱蕴道门最强辅助系统张子清带着它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马列理论、藏革追求革命真理;20世纪50年代,命本他的手提色女儿张质彬带着它在益阳师范和武汉大学挑灯夜战、学习专业技术;到了20世纪80年代,箱蕴他的藏革外孙女王麟带着早已过时的这只箱子到大学刻苦求学。

手提箱蕴藏革命本色

张子清烈士用过的小皮箱 刘长生摄/光明图片

红军烈士张子清是中国工农红军早期的著名将领,他于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黄埔军校长沙第三分校教官,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后任红四军十一师师长兼三十一团团长,红军主力下山后任红五军参谋长等职。

1927年,在秋收起义部队被打散、失去组织的情况下,张子清率队与敌周旋数月后将队伍带回到井冈山,为弱小的红军保存了力量。1928年3月,在接应南昌起义队伍上井冈山的接龙桥阻击战中,他出色地完成任务,为井冈山会师立下了不朽功勋,但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脚踝而负伤。

张子清负伤后,由于缺医少药,他开了5次刀,脚上那颗子弹头始终没有取出来,伤口溃烂日渐恶化。当时红军医院没有酒精,只有盐水洗伤口,后来盐水也没有了,只能用金银花水代替。同志们把从伙食中节省的一包盐送给他洗伤口,他却用一张油纸细心地包好,藏在枕头底下。后来医院从前线转来一批重伤员,已有一个多星期没用盐水洗伤口了,伤势在不断恶化。他连忙把这包盐交给护士排长,并说:“盐不多,一定要把重伤员的伤口洗一遍。可能时,把所有伤员的伤口都洗到。”护士排长捧着这包盐,泪水夺眶而出。

1930年5月,隐蔽在永新县南乡洞里村蕉林寺养伤的张子清,终因伤口恶化,献出了28岁的青春年华,长眠在异乡的红土地上。

英年早逝的张子清是不幸的,他当年的部下黄克诚、粟裕在回忆起他时都无限惋惜地说:“张子清是一位来不及授衔的将军!”对于那些没有留下后代的先烈来说,张子清又是幸运的,因为他还留有亲人活在世上,秉承了烈士遗风。

1953年,张子清被追认为烈士,他的后代却从不以此炫耀自己。他们处事低调谦虚,都以自己是烈士的后代而深感自豪,同时也从不认为自己与普通人有什么区别。

2013年,在传承珍藏几十年后,张子清的家属将这只珍贵的小皮箱捐赠给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如今,小皮箱已被陈列展出。它不仅是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珍贵文物、传家宝,也是我们民族的国宝、传家宝。

光明日报记者 胡晓军 光明日报通讯员 汤根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