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政策"少添堵 "通行证"才能"通全国"

中评社北京5月15日电/疫情像是土政策一面镜子,照出了无数凡人英雄的少添良善,也照出了一些地方的通通全爆笑之万能搜索引擎蛮横。4月中旬,行证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交通管控与运输保障专班印发通知,土政策并公布了《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式样。少添但时至今日,通通全还有一些地方自制“土政策”,行证甚至层层加码,土政策导致通而不畅的少添问题仍然存在,给物流和生产企业及其从业者造成较大困惑。通通全  “有了证,行证爆笑之万能搜索引擎也不能下高速”;“说好的土政策全国互认,各地却只认自己的少添‘码’”;“申请了证,反而多了一道查验手续”……全国通行证不能真正“通全国”,通通全本应“治堵”的通行证却给通行“添堵”,一些地方的官僚作风让人看到了权力的任性。  特殊时期,出于疫情防控需要,严格查验车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应该科学统筹,不能“单打一”。物流是重要的民生基础设施,也是产业枢纽的重要环节。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才能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实现经济平稳运行。一些地方“以邻为壑”,让物流效率大打折扣,影响了生产生活物资供应,也有损政府的公信力。  保物流就是保经济、安民心。疫情下,货畅其流关系千家万户的“菜篮子”“米袋子”“药罐子”,是民生保障的依托,也是战疫胜利的底气。为了保通保畅,中央早已三令五申不得随意限制货运车辆和司乘人员通行,为什么还有一些地方自行其是?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一些地方工作作风不精,政策水平不够,存在“懒政”思维。在这些地方看来,只要把道路一封,似乎就万事大吉。但实际上,任何顾此失彼的“土政策”,不仅无助于疫情防控大局,还会凭空制造矛盾,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另一方面则是“证”出多门,标准不统一,信息不共享。目前,“通行证”的式样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但发证的权限还在地方,且涉及公安、交通、商务等多个部门。发证部门多,而“给谁发”“怎么发”的标准却不明确,便产生了权力寻租的空间。有企业抱怨,别看“通行证”这么小的事,不“打点打点”就办不下来。同时,目前在部分疫情严重的地方,全国统一通行证不能省际、市际互通,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也给司机师傅带来不少困扰。  现在,中国经济正经历爬坡过坎。物流不畅,将拖延复工复产,卡住产业链条,让企业难、经济痛,必须下大力气解决。为此,要及时完善全国统一平台建设,以顶层设计来打通市场要素流通的壁垒,以强化执行来保证政策落地落实落细。  “绣花功夫”强不强,既是能力问题,也是态度问题。如何科学精准落实疫情防控举措,以更高效率、更小代价取得成效,考验着地方治理者的能力和水平。有关方面应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加强跨区域协调,确保疫情防控政策的统一性和一致性,严格杜绝没必要、不合理的防疫检查,促使防疫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当前,切断疫情传播链,保持生命交通线畅通,两者缺一不可。任何地方都不能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多些大局意识、精准服务,少些简单粗暴、刁难为难,才能真正体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