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每户“抠”出八平米建独立厨卫 曹杨一村力争上半年完成改造接居民回家

原标题:为每户“抠”出八平米建独立厨卫 曹杨一村力争上半年完成改造接居民回家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4月9日报道:每天上午,抠米阿姨都会骑着自行车到枫桥路花溪路附近买菜。为每卫曹每次经过,户出腹黑君王独宠甜后她都会减速看一眼马路对面的平米家“修”得怎么样了。米阿姨今年63岁,建独居民一家三口在14平米的立厨力争老房子住了几十年,说起自己的杨村家,她很自豪:“曹杨一村呀,上半当年只有劳模、年完先进才能住进去的成改。”

鸟瞰曹杨一村

曹杨一村,造接大名鼎鼎。抠它是为每卫曹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首批楼房48栋。户出1952年,平米第一批居民共1002户携家带口,欢欢喜喜搬入新家。在此后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中,曹杨一村所在的曹杨新村成为中国对外展示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

曹杨一村原貌

然而,七十载光阴飞逝,腹黑君王独宠甜后曹杨一村的居住环境和使用功能已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2018年起,普陀区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将旧住房成套改造定位为重点工作。在此背景下,结合普陀区政府2018年非成套房屋的改造计划,曹杨一村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应运而生。2019年12月,曹杨一村成套改造项目启动。

经过一年多紧锣密鼓的施工,曹杨一村力争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修缮,欢迎居民回家,通过实实在在的改善民生为建党百年献礼。

改造前的曹杨一村

一户一方案,尽可能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

曹杨一村旧改项目涉及约1500户居民,如何找到历史优秀建筑保护与居民民生改善之间的品格和功能点,是旧改工作面临的难题。来自上海建筑装饰(集团)设计有限公司的项目责任设计师金晓明说,过去一年几乎天天都泡在这儿,把曹杨一村当成了家,把居民当成了家人。有些居民腿脚不便或者年事已高,设计师还会上门为居民讲解方案。

居民想要改造,可担心改造“徒有其表”,粉刷粉刷就完了。设计师们把图纸拿给居民看,室内空间布局重新规划,每户居民都能拥有独立的厨卫设施,再也不用三户人家公用一个套外厨房了。“我们采取一户一方案的方式,增加居民对房屋改造的参与感和认同感。”金晓明说。

改造中的曹杨一村

俗话说众口难调,每户居民或多或少都会有些个性化需求,比如马桶的摆放、入户门的位置,还有居民想要摆一些柜子,那么设计师就要根据家具的尺寸、隔墙和门洞、甚至插座开关的定位及性能调整,差几厘米就会造成安装不了的情况。设计师会尽可能地将居民需求体现到施工图纸中,绘图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沟通多了,居民和设计师之间越来越熟络,还有居民提出要为年轻的单身设计师介绍对象。“上海阿姨爷叔都老热情、可爱的!”金晓明笑着说。

改造前的卫生设施

改造前居民厨房合用

螺蛳壳里做道场,为独立厨卫“抠”出8平米

曹杨一村是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要求为四类,根据规定,建筑的主要立面不得改变,重点保护部位应严格按原式样、原材质、原工艺进行修缮改造。对设计师们而言,既“恢复建筑原貌”又“改善居住质量”,犹如螺蛳壳里做道场。

摊开曹杨一村的平面图,玄机就在其中。曹杨一村沿着曹杨环浜呈扇形分布,每栋楼都像一个“凹”字,本次改造就是在“凹”字上“抠”了2.65米。金晓明说:“南立面原貌保留,北面内凹处适当减小2.65米,释放出的这部分增量面积用来分摊给住户做独立厨卫,每户差不多有8平米。”就这样,在保证建筑间距系数和建筑总平面轮廓形制不变的前提下,厨卫成套改造的难题迎刃而解。

改造示意图

改造前,曹杨一村的居民除了要忍受厨房合用的不便,还要担心砖木结构建筑老化所带来的次生影响,比如蚁患、木结构腐朽等等。原来,曹杨一村在建造初期其实只有2层,第三层是在1962年加盖的。当时条件艰苦,第三层承重墙用的是粉煤灰砌块和混合砂浆砌筑,“这类材质的缺点是太松软,连膨胀螺丝都没法打,因此这次旧改我们把煤灰墙拆除并重新砌筑混凝土实心砖墙,建筑屋顶也整体重做,形式按原样采用木屋面,还从黄浦、浦东等旧改基地回收了很多老瓦重新铺到屋顶上。”金晓明说。

改造中的曹杨一村

老瓦

目前,修缮工程中最早开工的二工区已经结构封顶,进入室内施工阶段。原先唯一的公共木楼梯既窄又陡,不利于老人出行,本次旧改对楼梯通道进行了重新布局,楼梯宽度增加,踏步放宽放缓,建筑二层的木格栅及三层预制板楼面也改为钢筋混凝土楼面,二层居室内铺设木地板。等居民回搬后,还会发现很多贴心的改变。

改造前的楼梯既窄又陡

改造后的剖面图

传承延续和融合,5G智能路灯照亮“花园新村”

曹杨一村周边绿树环绕、水景连绵,在居住环境的打造方面,设计师也通过微更新,精心准备了不少“彩蛋”。比如门头方案的设计理念,通过融入回字纹元素提升标识性,色彩运用红色、米色,并以灰色点缀。“这其实是在致敬1952年的门头式样。”金晓明说。

门头效果图

过去,曹杨一村的公共空间以广场为主,功能比较单一,甚至沦为居民们的晾衣场。通过这次修缮,三个新的景观将以“源、忆、合”的主题展现劳模精神。“比如一工区的中心绿地,除了承担健身、社交功能之外,还会以抽象的棉花元素形成绿带,相信会让不少以前从事棉纺业的老居民感到亲切。”金晓明介绍。

原先的小广场功能单一

广场效果图

智能化改造也将给居民带来全新的体验,比如户外客厅的顶棚能跟随阳光调节角度,如果下雨了还会闭合,都是全自动的,使居民在户外社交时免受日晒雨淋。“还有5G智能路灯,之前在张江人工智能岛应用过,可以同时实现智慧照明、环境监测、IP广播、视频监控、报警求助等功能。老人如果摔倒了,路灯就能立即感应并触发预警。”金晓明说。

标志性的回纹镂空

曹杨一村的绿植也令人耳目一新:银杏、红枫、无患子、桂花树、梅花树……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色彩。小区交通的规划也将活动空间与车行空间分开,实现人车分离。通过梳理空间脉络,停车位由85个增加到178个,其中约14个是新能源车的充电位。电瓶车的停车棚也配备了足够的充电装置,基本能满足居民的停车充电需求。

曹杨一村环境景观提升的设计理念可以总结为“源·园”二字,设计师运用现代手法,通过传承、延续、融合劳模精神,打造宜人宜居的花园社区。“曹杨一村在建造伊始,就因地制宜,体现出顺应自然的先进理念。此番改造,我们也要守护好居民心中的这片纪念地。”金晓明说。

改造中的曹杨一村(柏可林)